


本网讯 近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绩溪古韵探徽团”,在指导老师周倩文的带领下,走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绩溪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他们深入徽墨园、绩溪文庙、绩溪博物馆及千年古村仁里,在行走的课堂中探寻徽文化根脉,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时代魅力。
(图为“绩溪古韵探徽团”成员合照)
2025年7月4日,“绩溪古韵探徽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绩溪胡开文墨业,作为徽墨文化的重要传承地,这里集中展示了徽墨的制作技艺、历史沿革及艺术价值。队员们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近距离观摩了点烟、和料、压模等徽墨制作关键工序,亲身感受“一两徽墨一两金”的匠心传承。大家纷纷表示,徽墨不仅是书写工具,更是凝聚着古人智慧的文化载体。
(图为实践团观摩徽墨制作工序)
随后,实践团队来到绩溪文庙。站在大成殿前,仰望这座始修于1044年(庆历四年)、历经900多年风雨的建筑,感受着其承载的尊师重道、崇学尚文的精神内涵。大家纷纷表示,在这里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的学子们一同聆听着圣贤的教诲,深刻体会到了儒家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对后世教育深远的影响。
离开文庙,“绩溪古韵探徽团”来到了由“鸟巢”中方总设计师李兴钢操刀设计的绩溪博物馆。在博物馆,队员们通过丰富的文物展品,系统的了解了绩溪的历史变迁、民俗风情和名人故事。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到明清时期的徽商遗物,从徽剧服饰到传统农具,一件件实物见证了绩溪作为“徽厨之乡”“名人故里”的独特文化印记,让大家对徽文化的多元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图为实践团参观绩溪博物馆)
最后,“绩溪古韵探徽团”来到仁里村,与当地村政府工作人员进行交谈,了解仁里村的历史文化。此次“三下乡”活动,为青年学子铺就了一条深入乡土、对话历史的实践路径。他们在绩溪的古韵今风中,不仅汲取了文化自信的深厚滋养,更在触摸中华文脉的实践中,强化了新时代青年传承文化薪火、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探徽团成员们在仁里村古戏台前行走的画面,定格了青春与古老文明交汇的动人瞬间,也预示着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正蓬勃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