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7月4日上午,机械工程学院在科技综合楼A9一楼会议室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全面总结学期工作,部署暑期及下学期重点任务。学院执行院长陈杰平、党总支书记樊钒及全体班子成员出席会议,大会由樊钒主持。科研与实验室建设稳步推进,假期蓄力再出发副院长苗思忠首先通报了学院科研工作进展及实验室建设完成情况。针对即将到来的暑假,他倡议全体教师充分利用轮休时间,聚焦学术提升,积极完成“三个一”目标:撰写一篇高质量论文、精心整理一份项目申报书、力争完成两项专利申请,为新学期科研工作夯实基础。教学规范常抓不懈,提前谋划新学期副院长方传智重点强调了教学材料的规范归档工作,特别是毕业设计与实习材料的完整性与时效性。他要求各教研室做好22级学生实习材料的审核把关,并利用暑假有序开展实习走访(需按规定提前报备)。同时,他督促教师提前备课,确保下学期教学质量,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备战青教赛。聚力就业攻坚,筑牢暑期安全防线党总支副书记韩海东通报了当前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要求论文或实习指导老师与未就业学生保持紧密联系,
本网讯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教研室于近期在求是楼S307,分别围绕“生成式AI赋能教学范式转型”与“AI驱动下的项目化教学重构”两大主题,深入研讨了生成式AI在教学范式转型和项目化教学中的实践路径与创新应用。(图为活动现场)在“生成式AI与教学范式转型”主题讨论中,教研室副主任黄自成指出生成式AI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要求教研室所有教师能够主动迎接挑战,共同推进其在教改中的应用。随后,教师们展开深入探讨,张椿英提出应用生成式AI自动化生成情景化题库、案例库赋能课程资源建设,并基于学生画像动态设计个性化学习路径,实现资源精准推送;柴知章强调需明确AI助教角色,建议开展AI工具工作坊与理论研讨会;邢梅建议通过大数据平台实时诊断教学痛点,建立“监测-预警-干预-评估”闭环机制,驱动教学策略动态调整。在“AI驱动下的项目化教学重构”主题讨论中,重点探讨了智能分组、AI辅助教师评分以及个性化教学资源建设等。(图为活动现场)教研室老师一致认为应积极把握机遇,勇敢迎接挑战,接下来计划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
本网讯 为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产业实践结合,深化对电子元器件行业的认知。6月25日下午两点,机械工程学院组织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赴普莱默电子(芜湖)有限公司开展企业参观活动。参观伊始,企业负责人向师生详细介绍了公司发展历程、核心业务及未来规划,重点阐述了新能源领域电子元器件的技术应用与市场前景。随后,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同学们有序参观生产车间,直观了解电子元器件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智能化生产流程。期间,技术人员结合生产线实际,就电感元件制造工艺、质量检测标准等专业问题进行现场讲解,师生与企业方围绕技术应用、行业趋势展开热烈交流。(图为师生参观企业生产车间)此次参观活动搭建了校企沟通桥梁,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企业运营模式与产业发展动态。参观学子表示,通过观察现代化生产线与技术实操场景,深刻认识到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图为合影留恋)未来,学院将持续推进校企合作,通过更多企业参观、实践教学等活动,助力培养理论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人才,为区域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网讯 为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探索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赋能专业教学的新路径,提升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6月18日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教研室成功举办了以“智慧工具赋能教学”为主题的教学交流活动。(图为交流现场)交流的核心环节聚焦于智慧工具如何深度融入车辆工程专业教学全过程,系统性地阐述了智慧课程建设的五大关键支柱,并结合车辆工程专业特点进行了实例分析。在“未来展望与交流互动”环节,与会教师围绕“智慧课程建设五大支柱”在车辆工程专业的具体落地应用展开了热烈讨论,教师们结合专业课程,就如何选择合适的AI工具、如何设计智慧化教学活动、如何构建专业课程知识库、如何利用学情数据进行精准教学干预等实际问题分享了经验、提出了困惑并探讨了解决方案,现场气氛活跃,交流深入。(图为交流会现场)本次交流活动为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思路和新动力。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积极拥抱智能技术,探索将其有效融入专业教学实践,不断提升教学效能,培养适应未来汽车产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卓越工程人才。
本网讯 为帮助教师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近日,学院在A3N403教室成功举办了“AI赋能课程教学”专题培训。本次活动特邀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耿伟副教授担任主讲,由副院长方传智主持,学院50余名专任教师参加。(图为方传智主持)在交流活动中,耿伟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的核心功能和技术优势。接着通过现场演示及案例分析,详细讲解了提示词设计技巧和RTGO框架的应用方法,重点展示了如何利用该工具辅助教案生成、课件制作等。让教师们直观感受到人工智能为教学工作带来的效率提升。(图为培训现场)本次活动为学院教师提供了一个了解前沿教育技术的窗口,对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们普遍反映,活动内容实用性强,既开拓了视野,又学到了提升工作效率的新方法。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开展教师AI使用能力提升的系列活动,助力教师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新趋势,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本网讯 为深化专业课程建设,推动教学改革创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于3月25日和4月23日分别围绕《专业方向创新实践》和《电液比例与PLC控制》两门课程开展课程研讨。旨在通过集体研讨,优化课程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图为研讨现场)在《专业方向创新实践》课程讨论中,参会教师聚焦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路径,探讨如何将创新实践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电液比例与PLC控制》课程的教学工作坊中,参会教师围绕课程内容的更新、实验教学的改进以及PLC技术的应用展开深入交流。强调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理念,并提出通过虚拟仿真平台增强学生对复杂控制系统的理解与操作能力。(图为研讨现场)专业核心课程将聚焦产教融合,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探索实践教学与行业需求的衔接路径,强化学生工程素养与团队协作能力。通过研讨,教师们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方向,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为培养高素质机械工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网讯 为深化产教融合,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6月16日至20日,机械工程学院联合振宜汽车有限公司、酷哇机器人、盾安(芜湖)中元自控有限公司、德力西电气(芜湖)有限公司四家企业,在教学楼举办“校企合作专场宣讲会”。活动共吸引近300名应届毕业生和大三学生参与,校企双方还就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宣讲会上,四家企业进行了企业推介与岗位发布。振宜汽车有限公司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介绍了研发、生产、供应链等岗位需求;酷哇机器人聚焦智能驾驶与人工智能领域,展示创新技术成果及实习生培养计划;盾安(芜湖)中元自控有限公司从“碳中和”战略出发,解读节能设备研发岗位的技术挑战;德力西电气(芜湖)有限公司则结合全球化业务布局,分享管培生项目及职业发展路径。企业代表通过案例分享、互动问答等形式,让毕业生直观了解行业前沿动态与职业发展方向。(图为招聘会现场)宣讲会后,学院领导与企业代表召开座谈会,就校企合作模式升级展开探讨。双方一致认为,应进一步打通“课堂-实践-就业”链条:一是共建实习实训
本网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精准对接企业用人需求与毕业生求职意向,机械工程学院于2025年6月9日至15日举办“企业进校送岗上门”就业招聘周专场活动。本次活动聚焦毕业生就业痛点,搭建校企对接平台,助力机械学子高质量就业。本次招聘周吸引了来自芜湖、合肥、滁州三地的10家优质企业进校揽才,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等多个领域,为毕业生提供180余个就业岗位,涉及机械设计、机电工程、材料工程师等多个对口专业方向。活动现场,企业代表通过宣讲会、岗位推介、一对一面试等形式,与毕业生深入交流,部分学生现场达成就业意向。(图为招聘会现场)学院高度重视本次招聘活动,提前与企业沟通,精准匹配岗位需求与学生专业背景。参加招聘周活动的毕业生表示:“这次来的企业实力强、岗位多,尤其是几家高端制造和汽车领域的企业,和我的专业非常对口。”长安汽车招聘负责人表示:“机械工程学院的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我们希望通过校企合作,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学院将以
本网讯 为强化专业基本能力培养,加深学生对芜湖市产业的认识,进一步扎实推进2022级学生实习工作,提升实习质量,使学生深入了解实习目的、意义和目前的行业发展趋势及企业岗位需求,机械工程学院联合芜湖市人才发展集团于6月9日-10日组织2022级学生开展产业实习认知体验活动。(图为认知实习现场)本次活动共组织300余名学生,分别赴奇瑞新能源、长信科技、埃夫特机器人、天马微电子等12家芜湖知名企业,期间受到各企业的热情接待。认知实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参观、座谈等多种形式全面深刻了解企业情况,同时企业现场组织宣讲、面试活动,同学们积极投递简历并进行面试。(图为活动合影)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全面的了解了芜湖的产业发展情况,对专业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也进一步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本网讯 为提升教师在智能制造领域的专业教学能力,机械电子与智能制造工程教研室在2025年6月4日-6日,组织开展了工业机器人专项培训。此次培训围绕智能制造产线操作、机器人编程与调试等内容,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奠定基础。培训过程中,工程师首先系统性的讲解产线电源操作、设备初始化、MES下单流程、工业机器人的电气系统、示教编程技术、各工位交互逻辑、立体仓库通信等关键技术。接着,演示工业机器人指令编写、手动调试与产线调试。最后,结合实际产线的案例,指导教研室老师通过程序编写和示教器调试的方法完成工业机器人物料搬运以及产线中各个工位之间的通信等实践任务。(图为培训现场)(图为培训现场)本次培训是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举措,参训教师纷纷表示,通过本次培训不仅更新了专业知识储备,也获得了宝贵的实操经验,为后续开展智能制造相关课程教学、指导学生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