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9月18日,机械工程学院成功举办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暨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学院初赛。学院青年教师以团队参赛,共 12支队伍参加了此次教学竞赛,竞赛于A3S304教室举行,本次竞赛评委由田启华、柴知章、张宇、刘焕胜、刘羽等教授专家组成。本次大赛旨在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教学创新活力,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比赛过程中,各位参赛教师准备充分,教学方法多样,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展示了各自的教学特色和创新成果。本次大赛不仅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交流经验的平台,也促进了学院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学院将以本次大赛为契机,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网讯 为加强新入职教师对学院教学资源和科研环境的了解,提升其教学与科研能力,机械工程学院于9月4日组织近两年新入职的教师进行了一系列参观培训活动。此次活动包括了对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双创分中心的参观,以及对学院的教学理念和科研方向的详细介绍,参加本次活动的人员有副院长柴知章、院长助理苗思忠、教科研秘书王彻、实验实训中心教师以及新入职教师等共计40多人参加。 当天下午,新教师们在副院长柴知章的带领下,首先来到了学院的实验室,在实验室负责人的详细讲解下,新教师们全面的了解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支撑的教学课程、实验室的管理制度。通过参观,新教师们对学院的科研实力和实验教学环境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工程训练中心,新教师们参观了各类工程实践区域。工程训练中心负责人向大家介绍了中心工程设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理念,以及近年来在学生工程技能培养方面取得的成果。双创分中心作为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新创业资源和指导服务。在这里,新教师们听取了关于学院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的
本网讯 山河风起,天地入秋,新学期新征程,为了更好地统筹和安排新学期的各项工作,8月31日上午,机械工程学院在A3博学楼W301智慧教室召开2024年秋季学期第一次全体教职工会议,会议由学院副院长柴知章主持,执行院长田启华、副院长王清清、樊钒及全体教职工参会。会议首先由王清清副院长对暑期轮休期间教职工培训、教师磨课试讲及课程研讨进行总结,对新学期进行工作部署,强调期初教学检查工作和教学材料规范,提前规划、细致安排青教赛活动,对秋季学期项目制混合式课程组类、专业核心课程类建设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院长助理苗思忠对暑期金相技能大赛、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节能减排大赛四项学科竞赛取得的优异成绩进行通报,并就专利、论文、科研项目等完成情况进行了动员。樊钒副院长和柴知章副院长分别就分管工作进行了通报,对下半年工作目标进行部署和要求。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柴知章带领全体教职工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了学习,他强调全体教职工要系统深入学习全会精神,提高政治
本网讯 9月2日,随着2024-2025秋季学期的到来机械工程学院积极响应教学质量保障的号召,全面开展了新学期期初的教学检查工作。机械工程学院积极深入教室、实验室现场检查教师到岗、学生出勤、教学秩序等各项教学工作。2日上午8点15分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柴知章、樊钒、王清清、院长助理苗思忠、院长助理韩海东、学院教学管理人员深入教学一线,检查学院期初教学工作情况。(图为学院领导深入课堂检查)从本次检查结果来看,学生按时到达教室,班级课堂纪律良好,学生精神状态饱满;任课教师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工作,授课资料准备齐全,期初各项教学工作运行井然有序。 此次检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体验。学院全体师生将共同努力,迎接一个充满活力和挑战的新学期。
本网讯 夏日炎炎,暑期轮休期间,机械工程学院的教师们并未停止他们的步伐。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实习情况,掌握学生实习工作动态,为学生实习提供必要的指导与支持,增进学院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机械工程学院精心组织了多场暑期实习走访活动,走访企业30多家,包括制造业巨头、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创新型启动公司等,这些企业覆盖了机械工程领域的多个关键方向,看望实习学生超过120多名。 为确保走访的有效性与广泛性,学院派出了20多位教师参与其中,他们中既包括了资深的学术专家,也有具备丰富行业经验的实战派教师。教师们通过实地考察、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和企业导师会谈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并评估学生们的实习表现。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普遍能够很好地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文化,积极面对实习中遇到的挑战。许多学生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甚至有些学生提出的创新方案,为企业创造了实际的价值。此外,通过与企业人事及企业指导老师的交流,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很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此次暑期走访活动,不仅加深了学院与企
本网讯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教研室于2024年7月31日在腾讯会议召开“《工程化学》课程研讨会”。 (会议现场) 会议开始,教研室主任黄自成老师传达学院教学工作暑期安排,主要包括暑期培训、教师业务档案的系统填写、暑期课程研讨及磨课、学生实习等事项。周炀老师就暑期培训提出疑问,并进行《工程化学》课程磨课。随后,黄自成老师带领教研室老师就《工程化学》课程大纲中的课程目标设定、教学内容安排、考核评价方式等关键环节进行了深入解读。特别强调以下三点,一是课程思政内容详细化;二是注意各专业课程目标和培养方案的区别;三是注意与期末考核方式一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教研室将继续秉承“立志、诚毅、创新”的校训精神,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宽广国际视野和良好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匠人才,为推动我国材料工程领域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本网讯 为了进一步优化材料专业的教学体系,提升教学质量,并紧密结合行业发展需求,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教研室于2024年7月15日在求是楼二楼会议室举办专业核心课程大纲研讨活动,共同修订《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和《材料成型原理Ⅰ》三门专业核心课程大纲。(会议现场) 会议开始,教研室主任黄自成就课程大纲修订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阐述,带领教研室新老师学习2022版材料专业大纲。他指出,随着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和工程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原有的教学大纲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和未来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并强调每位老师都需要熟悉和掌握材料专业大纲及培养方案。随后,陈姗姗老师对《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大纲进行介绍,张椿英老师、邢梅老师参考《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大纲,对《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和《材料成型原理Ⅰ》的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在讨论环节,与会人员就教学大纲修订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大家纷纷提出
本网讯 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制定符合机械工程学院各专业所需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机械基础教研室于7月12日举办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思想大讨论活动。会议伊始,副院长王清清对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机械基础教研室开展的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介绍,并强调专业核心课程是学院各专业建设的基石,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建立与综合素质的提升。面对不同的专业,我们必须优化课程体系,制定符合各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大纲及教学计划,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王清清介绍机械基础教研室课程情况)随后,各课程负责人,分享了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独到见解。他们从不同专业角度出发,探讨了课程设置的原则、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课程评价体系的完善等多个方面。其中,院长助理苗思忠提出的“产教融合,课程共建”理念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共鸣,他认为教师应该深入企业,了解企业需求,加强校企合作,提升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课程负责人现场发言)会议最后,王清清对本次研讨进行了总结,并指出:
本网讯 机械工程学院车辆教研室7月11日举办了以“专业技能培训——激光导航智能车关键技术培训”为主题的专题会议。会议伊始,学院车辆教研室主任彭闪闪发表开场致辞。她强调:“在智能化、网联化成为汽车产业发展新趋势的背景下,掌握激光导航智能车关键技术对于培养高素质汽车工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培训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车辆教研室全体教师的专业技能,为未来的教学、科研与竞赛打下坚实基础。 随后,胡汉春老师以其专业的视角和丰富的经验,为参会教师带来了一场深入浅出的讲解。胡老师围绕激光导航智能车,从底盘结构、控制系统与组合导航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在讲解之后,教师们还实地参观了智能巡检小车,亲身体验了技术的实际应用。 此次培训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车辆教研室全体教师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更为学院在智能车辆技术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车辆教研室将继续秉承“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汽车工程人才贡献力量。
本网讯 为提升新进教师的授课质量,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机械工程学院于2023-2024学年春季学期开展了“助课育新,匠心传承”新进教师系列培训活动。活动一:凝心聚力,倾听新教师声音——学院开展多场新教师座谈会为了让新进教师更好地融入机械工程学院大家庭,更快地适应学校的工作环境,深入了解新进教师所思所想,促进新进教师的快速成长,学院在本学期期初、期中、期末等阶段组织开展了多轮新教师座谈会。 (新教师座谈会) 通过多轮次、不同主题的教师座谈会,使新入职教师充分的了解学院各方面发展的情况,凝心聚力,共同为学院的发展添砖加瓦。活动二:匠心传承,积极发挥“传、帮、带”——学院开展新教师助课活动为了使新入职教师尽快的了解教学规律、站稳教学讲台、规范教学材料,学院在春季学期开始持续开展新教师助课活动。 为了扎实推进助课工作,学院邀请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指导老师“一对一”为新进教师提供个性化辅导。指导老师从教学示范、教学设计、学生管理等多方面对新入职教师进行指导,确保新教师能够全方位提升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