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提升新进教师的授课质量,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机械工程学院于2023-2024学年春季学期开展了“助课育新,匠心传承”新进教师系列培训活动。活动一:凝心聚力,倾听新教师声音——学院开展多场新教师座谈会为了让新进教师更好地融入机械工程学院大家庭,更快地适应学校的工作环境,深入了解新进教师所思所想,促进新进教师的快速成长,学院在本学期期初、期中、期末等阶段组织开展了多轮新教师座谈会。 (新教师座谈会) 通过多轮次、不同主题的教师座谈会,使新入职教师充分的了解学院各方面发展的情况,凝心聚力,共同为学院的发展添砖加瓦。活动二:匠心传承,积极发挥“传、帮、带”——学院开展新教师助课活动为了使新入职教师尽快的了解教学规律、站稳教学讲台、规范教学材料,学院在春季学期开始持续开展新教师助课活动。 为了扎实推进助课工作,学院邀请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指导老师“一对一”为新进教师提供个性化辅导。指导老师从教学示范、教学设计、学生管理等多方面对新入职教师进行指导,确保新教师能够全方位提升教学能力。
本网讯 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机械工程学院7月10日在学院二楼举办了2024年机械工程学院项目制混合式课程成果展示会。此次活动聚焦于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实践,在进行课程展示的同时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共享与提升。 展会期间,学院的教师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他们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讨论了项目制混合式学习在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方面的成效。此外,教师们还就如何更有效地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了探讨。 本次展示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现了机械工程学院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新思路与新举措,更为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提供了宝贵机会,有力地推动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为学院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网讯 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教研室7月8日举办了“车辆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研讨”思想大讨论活动,旨在探讨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王清清和樊钒两位副院长受邀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车辆教研室主任彭闪闪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首先王清清副院长为此次大讨论作重要讲话,强调了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立足于专业核心课程,针对课程团队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随后车辆教研室彭闪闪主任对车辆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以及现有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情况进行了总结,樊钒副院长及车辆教研室各教师针对活动主题,结合专业建设发展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本次思想大讨论活动为进一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本网讯 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以满足机械工程学院各专业对人才培养的高标准需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研室于2024年7月4日在学院二楼会议室召开了《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建设交流会。机械专业教研室主任张振东对即将在2024-2025秋季学期机械、车辆、机电、智能制造四个专业开展教学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对该课程在C2018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建设和实施情况进行了汇报。(张振东介绍课程情况)随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智能制造等各专业教研室负责人及老师针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这门课程建设目标、建设需求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同时探讨了如何设计、实施教学项目,以更好地达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彭闪闪老师现场发言)(张继东老师现场发言)(田启华院长做总结发言)最后,田启华院长在研讨会上强调,教学工作需紧密围绕培养目标和产业需求,各专业方向应进一步调整优化,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同步。他鼓励教师们积极创新,将项目式和混合式教学融入课程
本网讯 为提升新进教师的授课质量,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机械工程学院于2023-2024学年春季学期开展了青年教师助课活动,共计20余位青年教师参加本活动。为了深入落实青年教师助课工作,学院为每名青年教师都安排了一位资深的专业教师作为指导老师,通过听课、磨课、教学材料规范性辅导、座谈等培训活动,全面的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学院出台青年教师助课工作细则)(青年教师听课记录)(图为磨课现场)经过一个学期的助课活动,学院于7月2日组织春季学期助课教师教学能力过关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磨课试讲,全面了解助课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情况,确保2024-2025秋季学期教学质量。参加本次教学能力过关活动的人员有执行院长田启华,副院长柴知章、王清清,教研室主任、学院骨干教师、助课教师等。活动伊始,执行院长田启华发表讲话,强调了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并对新教师提出了殷切希望。随后,新教师们按照专业划分,分别在A3N306、A3N308教师按照顺序,依次上台进行试讲。他们准备充分,试讲内容专业性强,展示了扎实
本网讯 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以及本学期立项的项目制和混合式课程实施情况,机械工程学院决定于6月18日-19日进行2023-2024年春季学期项目制混合式课程评审活动。为了确保课程质量,对课程设置进行全面评估与优化。会议由学院资深教授、各专业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与,会议由教学副院长王清清主持。(图为评审现场)会议伊始,学院执行院长田启华强调项目制混合式课程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中的重要性,他指出,通过引入实际工程项目案例,结合线上理论学习与线下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接着,各课程负责人介绍了本专业的项目制混合式课程设计方案,包括课程目标、内容框架、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并展示了计划引入的实际工程项目。每个项目都紧密贴合行业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专家评委根据每一位老师的汇报都进行了详细的点评,会人员针对每个项目制混合式课程的设计方案进行了热烈讨论,会场气氛活跃。经过2天的评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机械工程
本网讯 2023年末以来,机械工程学院为响应政府号召,并充分考虑行业及地方产业需要,结合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经过一系列会议研讨、行业调研、企业考察等工作,拟定了关于“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实验室”的建设计划。期间组织近十余次的院内外会议研讨,对建设计划进行不断的修改、打磨,计划以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浪潮为契机,对现有车辆工程专业进行改造、升级,推动机制、机电、材料等专业围绕汽车产业,凝练特色人才培养方向。(学院内部评审会)2024年6月7日,学院执行院长田启华与各分管院长、各专业资深教授、教研室主任以及车辆工程专业在职教师等近25人对最终形成的实验室建设计划进行学院内部评审。会上,车辆工程专业相关资深教授与教师们均针对此次建设计划提出了自己的期许与建议,并于会后形成了及时客观的评审意见书。 (学校教务处及校外专家对实验室建设方案作最终评审)2024年6月18日,学校教务处及校外专家对实验室建设方案作最终评审,校内外相关专家对建设方案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安徽工程大学机械与汽车
本网讯 为助力学生高质量实习就业,深化校政企合作交流。我校机械工程学院与湾沚区人社局于6月17日下午在A37创业学院一楼大厅举办实习就业人才合作培养交流会。湾沚区人社局局长张英、学校副校长孙辉、校长助理马利祥、校职能部门代表、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田启华等出席会议,学院21级百余名拟实习学生参加活动。本次会议由柴知章主持。孙辉为本次活动致辞,他强调,学校一直致力于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优质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同时探索打通实习+毕业设计企业课题+就业通路,通过将企业技术和项目工作更多融进人才培养环节,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他希望通过此次交流会,能够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企业和政府部门的紧密联系,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孙辉致辞)张英向参会学子详细介绍了湾沚区的产业结构、区位优势和人才引进政策。她表示,湾沚区是一个小而精的好地方,风景优美,五个特色小镇独树一帜,湾沚区聚焦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形成了“211”现代产业体系,同时,湾沚区也给予安徽信息工程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岗位的认识,拓宽我院学子的就业渠道,6月11日—13日我院与芜湖市人才发展集团合作开展认知实习活动。来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的200多名学生分三批次先后前往奇瑞超级工厂、芜湖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龙山科技园、市产业创新馆、长信科技、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酷哇机器人、航空小镇、 鸠兹湾等在芜重点企业。在市人才发展集团的安排下,同学们深入到企业一线,了解企业的岗位结构、工艺流程、用人需求和企业发展前景。参观奇瑞超级工厂,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同学们了解了汽车制造过程中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参观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同学们了解了各种先进机器人的制造过程,整体结构以及主要用途。在芜湖市产业创新馆,同学们重点了解了芜湖市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重大公共研发平台的创新成果。本次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芜湖市企业的认识,了解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方式,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实习就业观念。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专业水平,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理念,在学生大四上学期开展为期六个月的企业实习。学院高度重视实习的质量与效果,在实习开始前进行了严格的企业筛选和学生培训。通过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学生可以在优质企业中得到良好的实习机会和职业成长空间。学院学生基本上均在长三角地区知名汽车、机械制造和自动化等企业中进行实习,实习岗位覆盖了机械设计、制造工艺、自动化控制等多个领域。通过密集实践,学生们将在校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不仅掌握了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还培养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实习期间,学生们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参与项目研发、生产优化、设备维护等关键工作,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到了许多校园内无法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这种“学以致用”的经历极大增强了学生们的职业技能,培育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同时,学院也在学生企业实习阶段积极走访看望实习学生,现场了解学生实习情况,解决学生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保证整个实习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