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丰富农村儿童课外生活,促进农村美育教育健康发展。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夏日智慧引航,点亮童年梦想”实践团于2024年7月12日奔赴宣城泾县蔡村成功开展了以“护绿芽,绘童心”为主题的绘画课教学活动。这次绘画课的教学活动得到了蔡村镇蔡村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支教团成员通过精心策划和组织的绘画课的形式,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学生们介绍了绘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并进行了实践操作。(图为支教团与蔡村村委会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基地)“生命是什么?”“我是什么样子的?”“我的生命有什么价值呢?”实践团成员们向孩子们抛出疑问。伴随着孩子们诸多有趣但稚嫩的思考萌发,实践团成员正式开始了美育授课。实践团成员们鼓励孩子们走出教室,向自然界取材,用画笔捕捉美好瞬间。通过实践团成员们的进一步指导和解答,孩子们对待事物也有了新的认识,在对幼儿园大班班长的采访中,他兴奋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通过画画,我不仅发现了生活中更多色彩,更发现了生活中的美,并学会将美记录下来。
本网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缅怀革命先烈,铭记革命历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2024年7月20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红色遗迹 百年之光”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前往金寨县红二十五军军政机构旧址、红军广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 金寨县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大将军县,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是革命老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图为团队在红二十五军军政机构旧址合照) 团队首先前往金寨县红二十五军军政机构旧址。实践团的成员们在参观的过程中了解到了红25军的历史背景以及进行多次重要的军事行动和战略转移。这些照片以及资料,无声胜有声地告诉我们: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正是因为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实践团成员们在参观中更加深刻地学习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红军战士的英勇事迹。 (图为参观红二十五军军政机构旧址) 第二日,实践团在指导老师汪倩雯的带领下前往金寨县红军广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本网讯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动员和教育学院师生投身基层法治实践,深入了解刑事司法执行严肃性,机械工程学院“青春志愿行”法宣实践团同芜湖三山经开区社区矫正管理局开展了特色法治教育活动。不同于传统认知的刑事司法执行,“社交矫正”对于大部分同学还比较陌生,为加强学院师生的法治意识,实地参与刑事司法执行,团队成员首先到达芜湖三山经开区社区矫正管理局。在管理局领导和挂职民警干部的带领下,同学们首先参观了管理局的指挥中心以及各个功能科室并和师生进行了简单的座谈。随后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深入了解社区矫正以及法律知识,现场参与了社区矫正入矫宣告。(图为矫正管理局领导与师生进行座谈)(图为团队成员现场参与社区矫正入矫宣告) (图为学生参与学习阅读司法文书及犯罪罪名介绍) (图为师生与龙湖司法所领导交流) 随后管理局领导带领学生们前往龙湖司法所,了解基层司法所日常工作;参观法治文化广场,感受法治精神;现场观摩社区矫正执法,社区矫正对象“现
本网讯 在盛夏的季节里,一群充满活力的大学生们将青春的种子播撒在了广阔的田野上。从7月13日至7月15日,“绿意乡途·挖掘乡村振兴”实践团奔赴安徽省芜湖市湾沚鸠兹湾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些年轻的实践团成员以“青春助力乡村振兴”为行动口号,深入乡村,通过科技服务、文化教育、环境保护等多种形式,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图为实践团与指导老师合影)布上生花,青春筑梦扎染,作为中国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之一,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人们喜爱。秉承着传承与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初心,实践团成员通过网络和视频的帮助,了解了扎染的历史起源、文化意义以及制作工艺,亲手体验了从设计图案、扎绑布料到上色、固色的整个制作过程。实践团成员纷纷发挥创意,构成了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随着每一块布料逐渐呈现出独一无二的花纹和色彩,大家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也油然而生。 (图为实践团参与非遗扎染)耕读传薪,青春助农随着活动的进行,实践团成员还参观了农耕文化科普馆。农耕文化科普馆作为传承和展示中国古老农耕文
本网讯 为更好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合力做好家校协同育人,根据学校相关工作要求,机械工程学院于7月12日至14日开展2024年暑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访慰问活动,学工老师深入阜阳市各县区实地走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访中,实地了解了学生家庭的生活情况和实际困难,向家长反馈了学生在校学习及生活、受资助等情况,同时详细介绍了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给学生分析目前的专业就业情况和学生以后的发展路径,鼓励学生勇于面对暂时的困难,并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克服困难,以实际行动回报家庭和社会。受访家庭表达了对国家和学校的感谢,并表示会积极配合学校与学院工作,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此次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宣传了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传递了党和国家的温暖,加强了学校、学院和贫困学生家庭的联系,有效提升了资助工作水平和资助育人效果。
本网讯 为了帮助青年探索职业发展路径,实现梦想为此,机械工程学院于2024年6月25日在博学楼举办了职业规划大赛。本次大赛吸引了来自学院各班的优秀学生,他们怀揣梦想,希望通过这个比赛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大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通过专业评委的严格评审,最终选出具有潜力和创造力的职业规划方案。在初赛阶段,参赛者需要提交一份详细的职业规划书并通过ppt的形式表达出来,包括职业目标、实现路径和可能遇到的挑战等。评委们从数百份规划书中筛选出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方案,进入决赛。(图为比赛现场)决赛阶段,剩下的选手需要在现场进行最后的角逐,他们不仅要展示自己的职业规划方案,还要接受评委的严格质询。评委们从方案的创新性、实施性、影响力等多个维度进行评分,最终选出大赛的优胜者。职业规划大赛不仅是一场竞赛,更是一次青年才俊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让参赛者受益匪浅,也为社会各界提供了一个关注和培养青年才俊的窗口。职业规划大赛,是一场激励青年梦想的盛事,也是社会对青年才俊的期待和投资。在
本网讯 随着社会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学子选择考研以提升自身竞争力。机械工程学院于2024年6月26日下午在博雅楼A3S105举行第七期思想大讲堂——考研全流程分析,此次讲座旨在详细解析考研全流程,助力考生顺利迈向学术巅峰。讲座邀请了中国十大考研辅导专家,中国考研网特聘顾问专家陈静来为学生们解答考研问题。(图为讲座现场)陈静主要从竞争格局全维度解读,院校专业选报及备考方案,公共课备考计划,核心原理和全环节深度解读,资源沟通及学术资历优化,考研精神与动力专业指导六个方面进行一一阐述。她明确表示目标与规划路径是考研成功的关键。考生需深入了解各专业特点,明确职业规划,选择与个人发展相契合的专业和院校,做好备考策略与时间管理。最后,她总结以上流程,希望广大考生能够对考研有更清晰的认识,从容应对,实现自己的学术与职业梦想。此次讲座的开设,机械工程学院学子对考研的流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实现自己的学术梦想铺好道路。
本网讯 为加强毕业生与母校的密切联系,构筑良好的联络沟通平台,弘扬“服务校友、服务母校、服务社会”的宗旨,促进校友和母校事业的发展,机械工程学院于6月19日,在求是楼N304会议室举办2024届校友联络员证书授予仪式。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樊钒,院长助理韩海东,毕业班辅导员郭维维、汪倩雯参加了聘任仪式。活动开始,韩海东宣读了《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校友工作联络员管理办法》及2024届机械工程学院校友联络员名单。接着,樊钒代表学院对各位受聘担任校友联络员的同学表示祝贺,表示联络员是学院靓丽的名片,希望大家不辜负学校重托,无论将来进入岗位还是继续学业,都能够勇敢大胆地迈向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并持续关心母校的建设和发展,支持校友工作,充分发挥好母校与校友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校友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随后,樊钒为校友联络员代表颁发了校友联络员聘书。校友联络员们表示会积极履行联络员职责,用心、用情做好联络工作,在发展好自己事业的同时凝聚更多的校友,为母校的发展贡献力量,不辜负母校与广大校友的信任,能够
学院每年组织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基层一线,考察国情民情、观察发展成就、开展实习实践和志愿服务等,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历史探寻团(实践团赴来到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开展红色主题实践活动)非遗文化调研团(实践团赴来到安徽省宣城市中国宣纸博物馆开展非遗文化调研实践活动)乡村振兴团(“乡之‘夏’叶”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安庆市宿松县凉亭镇东山村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活动)理论宣讲团(二十大精神宣讲团在湾沚、宣城、枞阳、蚌埠等地社区、农村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
机械工程学院“第二课堂”工作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工程能力、产品意识为目标,根据大学生思想特征及成长发展规律,科学设计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按照“基础素质养成-职业目标养成-类型发展养成”成长路径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一流工程人才。为使广大考生及家长更了解机械工程学院的“第二课堂”,下面将呈现机械工程学院“第二课堂”的精彩瞬间,展现机械工程学院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机械学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新生才艺大赛)(校园心理剧大赛)(育人理念辩论赛) (新生游园会)(新生舞会) (毕业晚会)学校广泛开展各类课外体育活动,将体育运动贯穿育人全过程,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 (机械工程学院取得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二、男子团体总分第一)学院重点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增进大学生双创交流。以“挑战杯”“互联网+”系列竞赛为龙头,强化创新创业赛事育人功效,以赛促创、突出品牌、扩大参与,紧密结合学校特点和专业特色,大力推动跨专业跨学科交叉创新创业,全面培养学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