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7月31日,第十六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在重庆交通大学落下帷幕。本届大赛超过40万学生参赛,经前期校赛、省赛选拔,来自全国700余所高校的10000多名学子进入决赛。经过漫长的5个多月的培训与多轮的比赛拼搏,我校学生在省赛和国赛中共斩获奖项14项,其中省级二等奖4项,省级三等奖7项,国家级三等奖3项。(参赛师生合影)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于2007年设立,大赛由原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图学学会制图技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图学学会产品信息建模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图学类课程最高级别的国家级赛事,2018年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列入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被誉为“图学界的奥林匹克”。自3月份赛事通知发布以来,在教务处和学院领导高度关注和全力支持下,比赛前期工作顺利推进。经过校赛、省赛,共遴选出8位队员参加国赛,最终,在省赛、国赛中获奖数量取得新的突破。比赛结果也充分展现了我校学生在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以及
本网讯 2023年7月11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实践团队积极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的成员们在季甜甜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烈士陵园,向革命先烈致以崇高的敬意,深切缅怀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丰功伟绩。(团队合影)来到烈士陵园门前,成员们都被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的气氛感染,面色凝重,安静前进。成员们排好队依次进入陵园,陵园正中央矗立着一座高大纪念碑。在烈士陵园内,队员们目睹了无数英勇牺牲的烈士墓碑,这些墓碑都是历史的见证。队员们肃穆地走过每一块墓碑前,擦拭墓碑,用心阅读上面刻着的名字和事迹,深深感受着那一代代英雄们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段事迹都彰显着无私奉献和崇高精神。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幸福,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也激发起同学们对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的思考。(参观繁昌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实践团队为革命烈士献上鲜花)(实践团队员擦拭烈士墓碑)(实践团在党旗下庄严宣誓
本网讯 2023年7月5日,由材料2201班同学组成的“追溯红色,寻根逐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芜湖市王稼祥纪念馆开展了2023年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该活动主要是让同学们加深对革命历史的认识,教育引导同学们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优良传统。指导老师汪倩雯首先带领团队整理、清点、摆放红色书籍。随后,由团支书孙国栋带领队员们在园区内各点设置人员帮助纪念馆内工作人员接待游客。(展览馆学习)(整理清点红色书籍)队员们在当志愿者的同时,对王稼祥事迹和中国革命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馆内工作人员也希望同学们要深切体悟革命先烈的光辉岁月、崇高理想和艰苦奋斗的作风,珍惜现今的美好生活。此次三下乡活动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了革命道路的艰辛,和革命先烈英勇无畏、坚守信仰的精神,激励同学们不忘初心,满怀信心迎接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团队合影)
本网讯 2023年7月7日,由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2101班同学组成的“社会侦察小分队”到阜阳界首市开展为期14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实践团队针对当前社会较为关注的婚育问题展开调研,到界首市妇幼保健院,面向孕妇和医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妇幼保健情况;到广场上面向广大群众进行采访并收集问卷,了解不同人群的婚育观念,同时向群众宣传优生优育和绿色出行理念等;组织队员在广场、社区义务清扫,得到了当地居民的支持与赞赏。下一步团队将认真整理调研材料,总结调研成果并形成报告。14天的时间不长,但一路走来收获颇丰,团队增长了知识,拓宽了眼界,收获了友谊,提高了集体意识,共同克服困难,暑期社会实践也为同学们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妇幼保健院做志愿者)(部分队员合影)
本网讯 2023年7月21日24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宣城、枞阳、蚌埠等地社区、农村,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旨在宣传教育普及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递正能量,推动乡村振兴。
本网讯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寻源溯流,红色觉醒”革命历史探索团于八一建军节当天,来到革命老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六安。在数天的实践活动中,走遍六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系列志愿学习活动,围绕金寨红色旅游发展和文化传承情况展开调查研究,慰问勇救朝鲜小女孩的志愿军老战士。寻革命印记,忆烈士英魂时代敬仰英雄,时代缅怀英雄,时代永记英雄。在走访实践阶段,队员们先后瞻仰和参观了金寨烈士纪念馆、金寨革命博物馆、大别山烈士纪念园和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了解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领悟大别山精神内涵。“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六安市金寨县,同时又称为“将军县”。当时不足23万人的金寨县在革命年代先后有10万人参军,“最后一把米,拿去当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儿、送去上战场”,革命博物馆中讲述的一段段红色往事壮怀激烈。“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血一抔魂。”通往纪念碑的百余级台阶,每一段都饱含血泪,寓意深远,由刘伯承元帅题写的“燎原星火”四个镀金大
本网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解农村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聚焦绿色资源利用,助力乡村振兴,2023年7月8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星与心源 夏乡之源”实践团来到合肥市蜀山区结义桃源,开展为期两周的绿色农场考察调研活动。(活动前交流)本次实践活动分为项目筹备阶段和项目进行阶段。在项目筹备阶段,实践团队对有关乡村绿色农业的发展和变革进行了学习了解,为后续的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在项目进行阶段,实践团队深入当地农村,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包括户外活动、周边考察、果园采摘等。在果园采摘活动中,实践团队成员亲身体验了采摘过程,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和大自然的美好。在三十多度的高温天气里,队员们穿梭在各个桃树之间,体会劳动价值,感受农民艰辛,磨练坚强意志,培养崇高的劳动精神。此外,实践团队还通过拍摄农产品解说视频、农机科普视频、种植视频等形式,为当地绿色农业做宣传工作,助力乡村发展。(果园采摘)(园艺修剪)实践团队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通过有机种植、无公害种植等方式进行绿
本网讯 7月17日至31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寻访-探忆-筑梦”乡村振兴调研团,牢记服务和成长的宗旨,秉承“实践、实干、实效”的三实理念,赴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进行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团队在村口合影)一、小岗“新带头人”再谈“大包干精神”“大包干精神”既是改革的产物,也催生改革的制度雏形。而“小岗精神”是“大包干精神”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随着改革的不断向前而历久弥新且熠熠生辉。“我的父亲(严宏昌)是当年按下红手印的18位大包干带头人之一。”这位皮肤黝黑,谈吐十分随和,以农民自称的人,就是小岗村党委副书记严余山。他向团队成员们诉说了发生在1978年前后一系列动人心魄的故事,那既是属于父辈们的奋斗史,也是严余山曾经生活的印记和珍贵又深刻的记忆。(严余山和团队交流)“78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他谈“大包干精神”,就是突破了一个“敢”字,敢想、敢干、敢为天下先!父辈们的初心就是要解决吃饱饭的问题,他们敢于冒杀头坐牢的危险,提前半年酝酿,先
本网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7月10日至23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乡之‘夏’叶”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安庆市宿松县凉亭镇东山村,开展与政府对接、寻访茶商、参观茶厂、与茶户调研访谈、种茶等系列活动。团队政府齐协力,助力茶农再增收7月10日至11日,“乡之‘夏’叶”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安庆市宿松县凉亭镇东山村人民政府的党群服务站进行工作对接。与当地政府沟通交流,了解了近些年柳溪玉叶茶的发展情况,提出与其合作发展的主题及方向,并了解政府对团队活动主题的支持力度,注意事项等。(茶农引领团队成员深入茶园)调出真情实感,研出问题根源7月12日至16日,经过几日调研,团队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此外,茶叶销量下降也与市场营销有关。在市场的推广过程中,以前广泛采用的宣传手段,广告和促销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消费市场环境。综上所述,茶叶销售下滑的原因还包括消费多样化、品质要求提高和营销方式升级等因素,针对这些问题,茶叶企
本网讯 7月25日至27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一纸越千年”宣纸非遗文化调研团赴“中国宣纸之乡”——泾县,学习了解宣纸文化,体验宣纸制作工艺,感悟大国工匠精神,助力非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略文化魅力,了解非凡技艺25日,团队来到中国宣纸文化园,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首先参观了中国宣纸博物馆,了解宣纸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宣纸制造的108道复杂工序,参观了众多书法艺术大家的作品,成员们终于了解了“墨韵万年,纸寿千年”的奥秘,文化自豪感也油然而生。随后,调研团前往宣纸制作体验区,成员们仔细观察,体悟宣纸制作过程中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团队参观中国宣纸博物馆)一睹“捞纸大师”风采,大国工匠谈非遗传承当天下午,调研团有幸采访到“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周东红老师,聆听他的从业经历和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结合自身专业和周老师交流对宣纸传承的看法。周东红从事捞纸工作38年,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传承技术,默默的为宣纸的传承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每年经他手捞出的纸就超过30万张,而经他捞的近千万张纸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