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概况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机械工程学院于2017年在原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基础上创办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同年9月开始招生,现有在校生558人。本专业深度融合机械设计、电子技术、控制科学等学科核心知识,构建“机械-电子-信息-控制”四位一体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在机电系统集成、智能装备开发、自动化控制等领域的综合能力。学生将系统掌握从机械结构设计、传感器与执行器开发到嵌入式系统编程、工业机器人控制的全链条技术,熟练运用CAD/CAE工具、PLC编程平台及LabVIEW、MATLAB/Simulink等软件,实现机电产品从理论设计到工程落地的全流程开发。本专业学生主要就业领域:智能装备研发(从事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装备的设计与优化)、机电系统集成(在汽车电子、伺服控制等复杂机电一体化工程实施)、先进检测技术(开发基于机器视觉、智能传感器的精密检测装置与质量控制系统)、自动化工程应用(为加工制造、新能源等领域提供运动控制、过程自动化解决方案)。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机
专业概况车辆是一个集多学科于一体的工业产品。车辆工程是研究汽车、工程机械、农用机械、军用车辆及其他工程车辆等陆上移动机械的各种机动车的理论、设计及制造技术的工程技术学科。它不但涉及力学、机械、材料、化工,而且已经延伸到计算机、电子、传感、雷达、影像、人工智能、测试计量等技术、交通运输与管理等相关专业。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自2012年承办以来,严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按照学校“产业工程师和创业企业家”的办学愿景和“突破传统、面向市场、聚焦应用、创新驱动”的办学思想,坚持面向企业和行业的应用型地方性培养定位,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应用能力强且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较好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车辆工程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及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掌握扎实的车辆工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工程设计能力、实践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代码:080202专业层次:本科专业类别:机械类修业年限:4年毕业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一、专业定位与专业发展专业建设的背景与历史沿革: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的进步对国家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主席习近平非常关心制造业的发展,多次指示要加快发展制造业,做出了一定要把我国制造业发展上去的指示。自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已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懂技术、会生产的人才,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正是在此背景下经批准成立的。本专业于2005年经申请成立,2019年获批为安徽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经过二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已具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和规模。本专业的发展目标是:在“十四五”期间,通过持续的建设与发展,把专业建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在安徽省内享有一定知名度的省级重点专业,为行业和区域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二、培养目标定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饱含
专业定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工程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科专业。聚焦智能装备制造及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着力培养掌握金属材料成型工艺与装备、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质量检测和可靠性评价、模具设计等知识与技能并存的复合型人才,适应现代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求,能够在重型机械行业、装备制造业及其他相关领域从事材料成型过程控制、工艺优化和材料成型计算机模拟、产品开发、设计制造、科学研究、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1.主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材料成型原理Ⅰ、材料成型原理Ⅱ、材料成型CAE、铸造工艺学、焊接工艺学、铸造质量及其检测、焊接质量控制、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2.培养模式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生态,实现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覆盖20+门核心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形成“课程项目→学科竞赛→毕业设计→企业课题”四级进阶体系;涵盖10余门线上线下混合式改革课程,基于智慧教学平台,融合线上资源,构建线上线
专业概况为响应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机械工程学院于2023年开设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目前在校生174人。本专业立足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具备机械工程、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等多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重点培养在智能制造相关领域从事智能装备、智能产品、产线等系统的设计、开发、集成、应用、运行管理的工作,并富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担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就业领域: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在汽车制造等领域从事智能产线规划与实施)、工业软件开发(开发MES系统、设备预测性维护平台等工业级应用)、先进制造技术研发(参与工业机器人、数字孪生系统等创新项目开发)、制造数字化转型(为企业提供智能工厂改造、工业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等。教学条件本专业设教学实验室6个(不含公共教学实验室、机械基础实验室),分别为:信号测量与分析实验室、机电一体化实验室、PLC创新应用实验室、智能制造生产线以及在建的一个智能制造装备实验室,设有2个芜湖市智慧工业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