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月滚烫的风
吹来一群少年的青春故事
山有顶峰,湖有彼岸
他们在人生漫漫长途中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
让我们走进优秀毕业生专访
看看专属他们的青春故事
机械工程学院 车辆工程专业
个人荣誉:
2018-2019学年:校级二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汽车拆装实训与制图测绘的工程能力探讨>>的学术论文以第二作者发表于《科学经济导刊》、<<探索英语课堂中学生口语输出障碍的影响因素>>的学术论文以第三作者发表于《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2019-2020学年:优秀团员、<<基于LQG控制的整车8-DOF系统振动分析>>的学术论文以第三作者发表于《井冈山大学学报》、第七届芜湖市专利大赛市二等奖;
2020-2021学年:国家奖学金、校级特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十佳大学生、十佳学风先进个人、“力诺瑞特杯”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国家级三等奖、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挂轮架零件的夹具装置》、《一种用于摇臂轴支座的钻床夹具》、《一种箱体镗床夹具装置》、2020年安徽省大学生创业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二等奖、第九届“挑战杯中国联通”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2021-2022学年:二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废旧自行车夹持装置》、《一种风光互补可循环供电式空调辅助装置》、第七届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大赛安徽省铜奖。
(叶良龙毕业照)
个人事迹:
他是创新达人,也是先进个人。以兴趣始,以毅力终。
亮眼成绩背后是不断地坚守与前行,热爱与专注让叶良龙的学术道路越走越远。他从小对汽车有浓厚的兴趣,填志愿时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车辆工程专业,在接下来的大学四年里认真专注地学习关于车辆的知识,发明了多项关于车辆的实用新型专利。他更是把车辆研究放入到他的未来规划。
当谈到发明专利时,叶良龙说辅导员和老师给了他很多帮助,在自己也没有较多的灵感时,辅导员建议他多去看看现有的专利;在做专利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他的老师建议他可以进行资源整合,可以对现有专利进行优化,增加其他功能。“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多去参加一些创新创业大赛和专利大赛,利用好身边的资源,多去看,多去想。多去锻炼我们的能力。”这是他给学弟学妹们最诚恳的建议。当谈及做项目中重要的因素时,叶良龙认为做好一个项目最重要的是要有清晰的思路,明白产品的用途,对接下来的工作有详细的规划。无论做什么事情,最重要的就是循序渐进,踏踏实实,全力以赴。我们的坚持,终将美好。
在学习和比赛的关系方面,叶良龙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二者并不是分离的,如果合理规划好自己的时间,也不会存在冲突。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比赛其实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在比赛中我们充分利用学到的知识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也是在为比赛做充分的准备。同时比赛也不是盲目的去比赛,更多的是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对自己发展有益的,从而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思维。
毕业寄语:充分去挖掘自己身边的资源,当你把身边资源利用到极致时,那么你一定会有所收获。